网络口碑营销的八大误区

2020-03-19 09:34 栏目:口碑营销 查看()

在互联网时代,人们交流和接触的范围更加广泛,口碑营销更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。

企业通过有效的口碑营销能够减少宣传成本,增大潜在客户的成交概率,增强客户的信赖感,提升产品的复购率,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,强化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,同时也是一种巧妙与同行展开区隔的营销方式。


 

人们对于网络口碑营销存在的8大认知误区

1、用户理解与你不一致

网络口碑营销还容易出现的一类问题是,你理解的产品和用户理解的产品会很不同。你试着去问问用户,他们怎么理解你的产品 ? 如果给朋友推荐,你会怎么介绍?很可能会意外地发现,用户把你的产品当成了另外一个形态;

那怎么办呢?网络口碑营销要想清楚产品的准确定位是什么,并用解决需求的产品功能让用户能够清晰地感知到。

2、核心价值的提炼模糊

网络口碑营销你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?解决了什么样的人群什么痛点?

这是产品经理要想得很透的问题。有些产品还未做大,就什么功能都有一点,而且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功能,用户使用起来也很困惑,更难形成传播。

不是每个用户都是总结提炼的大师,他不知道如何表达产品的好处,也不容易推荐成功。所以提炼出公司产品的核心价值,既是方便新用户理解,也能方便老用户传播。

 

3、核心体验没做好,就发力邀请用户

在核心体验没做好的情况下,任何大量增长用户的动作都是不必的,甚至是有害的。这阶段,核心体验没做好,留存率肯定很低,而且大量涌入用户只会带来更多负面的口碑,不利于网络口碑营销后期的发力。

物质刺激是用来增进传播,而不是制造传播

做物质刺激的时候,要确保产品本身是存在一定自然传播的,物资刺激只是加速放大了这个行为。否则,在口碑营销不好的情况下,被邀请来的用户只可能是为物质奖励而来的用户,这并不会是这个阶段所需要的种子用户。核心体验是否做好,一是看用户的口碑是否好,另一个就是看留存率,这是决定是否启动发力拉新的重要指标。

4、没有操作方便的分享方式

这主要是网络口碑营销意识问题,有不少应用都没在一些主要页面设置分享方式,入口也藏得很深,更重要的是分享出去看到的新用户,也不能方便地回流到产品里。即使是个在微信里的H5页面,也要提示用户可以分享。

5、忽视了被介绍端的体验

在设计分享链接的时候,网络口碑营销经常忽视了被介绍端的体验。

A、新用户认知

对于一个陌生新用户,他很可能完全没听过这个产品,不知道这个产品是做什么用的,对产品内部的功能、栏目可能完全不知道;所以这个页面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一个新用户的体验和认知。

B、网络口碑营销最少成本感知体验

在没有让用户感知到这个产品是什么的时候,尽可能少操作,有没有什么部分是可以在微信里就可以体验感知一部分的,尽量开发支持;有了体验,有了信任,下一步引导就更容易成功。

C、网络口碑营销微信链接设计

网络口碑营销分享给朋友最重要渠道就是微信,所以要充分考虑微信的特点,比如说链接标题很有可能在小屏幕手机上显示不全,所以重要的内容放标题前面!让用户没看完的情况下也有打开的冲动;网络口碑营销微信分享链接常会抓取用户的头像和昵称,嵌入到分享链接的标题和缩略图里。

6、不要轻易选择给客户返现

网络口碑营销不到万不得以,最好不要直接返给用户现金,原因是:

1、现金支出对企业是直接成本,而且是直接减少了利润。

2、送抵用券、送产品,至少还能带动其他指标,如出货量等。

3、返现金容易吸引一些只为返现金而来的非精准用户,包括会引发刷单。

4、朋友之间通过介绍,直接返现,容易引起反感,带来道德负担。

网络口碑营销用来奖励用户推荐,最好送的是产品和目标人群高度相关的,而不是现金。

如一家运动APP,那就送的是体育用品、私教抵用券之类的,可以筛掉一部分不相关的用户,会更有利于优质目标用户的聚集。

7、未进行效果成本审核

有些团队为了获取新用户争取下轮融资,烧钱补贴拉用户,由于没有经验,拍脑袋定了个数字就开始补贴,到头来入不敷出惨淡关门;那如何计算每个新用户应该补贴的合理范围呢?这里可以用下一轮估值的平均用户价值做一个估算。

8、忽视关键时刻

1、网络口碑营销分享展示优化

在用户渴望分享值得分享地方,做一些分享展示的优化,特别是一些内容型的产品,比如网易新闻的跟帖的分享设计就很好。

2、合适时间点触发推荐

网络口碑营销在用户情绪最High刚结束的时候,让他转介绍朋友成功率最高。这里有两个关键点,一个是要在用户接近最High的时机,因为这时候是对产品最满意的阶段,另一个是要在刚结束的时候,避免最佳体验被中途打断。

当然,也要根据用户的满意度进行选择,比如在做一些产品内满意度调查时,如果高于90分,则填完后自动弹出分享按钮。

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
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
解答问答推广/软文推广/网络营销/新媒体运营/舆情监测

郑重申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,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反馈!